
神州樂器網訊 和陳林鋒見面,是在他開的一家乒乓球館里。他正在吹笛子,悠揚的笛子聲讓人誤以為這里是家笛子培訓館。在他的臺面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笛子,旁邊堆滿了笛子演奏的CD。他即興地拿起笛子表演一曲,急于讓別人分享他演奏的快樂,但他又向記者抱怨,覺得廣東這邊懂藝術的人太少。不過,多數時候的陳林鋒,總是笑容滿面,表現出一副樂觀的樣子。
笛聲奏起我的熱情
陳林鋒學笛子才六年,現在就已經有了一堆的頭銜,而他更愿意被稱為“青年笛子演奏家”。他說他的笛子演奏,曾經多次在全國的比賽獲獎。
其實他從小就喜歡擺弄樂器,曾經學過嗩吶。因為他的父親是縣里文工團小有名氣的二胡演員。他說,從小就在父親的二胡聲中長大,對音樂也有比一般人高的鑒賞能力。但是,父親卻不愿意支持他搞藝術,認為無用。他這種對音樂的敏感,就藏了二十多年,直到六年前,他無意中聽了一盒《牧民新歌笛曲》,“感覺太美了”,就萌生了學笛子的興趣。
陳林鋒買來了學笛子的教材,自學了三個月,天天有空閑就吹笛子,逮到吹奏笛子的高手,就拉著人家學藝。有一天,他發現自己的學員里有位老同志,也有多年的笛齡,而且還是朋友曾經介紹的某位吹笛子高手,于是二話不說就拿出笛子向老同志求藝。“老同志吹奏后,又讓我也吹奏一曲,后來就不肯再吹了。因為他發現我吹得很好。我也發現,我的笛子吹得不比他差,這說明我太有天分了!”
憑著這種良好感覺,陳林鋒開始自費到各地向名家拜師學藝,瘋狂練笛。“我一邊當乒乓球教練,一邊四處拜師學藝,把我賺的錢全部用在學藝上。去過西安、杭州、北京、上海、內蒙古等地方,向上海音樂學院的俞遜發老師學藝五年,向西安音樂學院的馬迪許學過藝,向中央民族樂團的王次恒學過藝,花費了許多盤纏。”
他每天瘋狂地練習吹笛子,一有空閑就練笛,每天工作之余還要練8-12個小時不等。“我白天上班,晚上練笛,有時候深夜練笛,還給鄰居投訴,直到后來,我天天吹笛,他們也習以為常,有時候聽不到我的笛聲他們還不習慣呢!”
幾年的努力,他深深體會到搞藝術的艱辛,光是路費和學費,就花費了二十多萬,這些錢是他教球、打球掙來的。但是他也感受到技巧上突飛猛進的愉悅。他告訴記者,現在自己的基本功已經十分成熟,但是還需要時間閱歷來豐富笛子演奏的內涵,他已經把演奏笛子當作了自己的事業來奮斗。
笛聲帶來我的愛情
陳林鋒的笛子,真是奇妙,一開始就幫他吹來了一位漂亮的姑娘。“六年前,我還在珠海的球館上班,而她就在我上班的地方對面一幢樓上班。有一次,在樓下,等我下班的朋友在接電話,講的是家鄉話,她一聽,才知道我們是老鄉。后來她就主動走過來跟我朋友搭話。見到我下樓,得知我是教乒乓球的,她第一句話就問我:‘我每天都能聽到的笛子聲,是不是你吹的?’不知為什么,自從那以后,她就經常到我的球館找我打球,也不知道她是真的喜歡打球,還是假喜歡,反正后來大家經常一起玩,再后來,她就成了我的女朋友。”
說起女朋友,陳林鋒有點感動。這六年來,他學笛子的時間遠遠比陪女朋友的時間多,經常是女友就在他旁邊睡著,而他還正吹笛子吹得起勁,但是女友對他的癡迷也沒有怨言,反而在起居生活上把自己照顧得舒舒服服的。“你知道,搞藝術的人總是會比較挑剔的,她為了做手好菜給我吃,還去圖書館、書店買來烹調書籍,學著做給我吃。她還把在珠海的店交給他人打理,大多數時間就在中山照顧我,讓我有時間吹我的笛子。以前我們還比較窮的時候,我還要花錢去學藝,她也沒有抱怨,有時候就坐火車陪我四處去拜師學藝,遠的時候要坐二十多個鐘頭的火車,她反過來安慰我,說兩個人有伴,坐火車比坐飛機還更舒服。”
[1] [2] 下一頁
|